中国生长激素网

您好,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,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!

别再被误导!那些坑娃长高的谣言大盘点!

2025-02-14 14:13分类:最新资讯 阅读:

 

相关研究结果显示,中国地区儿童矮小症患病率达3%[1]。大约有700万的4~15岁矮小儿童需要接受正规治疗,而治疗人数却不足3万[2]。为何矮小症的就诊率这么低?这可能和家长们的一些认知误区有关。关于儿童身高存在哪些认知误区?今天咱们一起来揭秘下,看看这些到底可不可信?

01

孩子早长晚长都一样

没必要干预
辟 谣
如果您的孩子与同年龄、同性别的孩子相比,生长速度和身高明显异常,那一定要引起重视。孩子的生长应当遵循一定的科学规律,一旦偏离正常轨道,很可能预示着潜在的问题,比如:明显比别人长得高长得快,很可能是营养过剩、发育提前、性早熟所致;明显比别人长得矮长得慢,很可能是生长激素缺乏,或其他激素分泌紊乱所致。
家长在发现孩子身高异常时,无论是所谓的“早长”还是“晚长”,都需要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,由医生来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估,再决定是否干预。
 
 早长晚长

02

男孩没变声,女孩没来月经

还不算发育
辟 谣
医学研究表明,女孩青春期发育开始的年龄是8-9岁,男孩是10-11岁,在这个时期,他们从身体、外貌、行为模式等都脱离了儿童的特征,已经开始踏入青春期的旅程。
如果等到孩子变声、来月经,此时已处于青春期后期,孩子的骨骺已经接近闭合,生长空间十分有限,身高也进入停长倒计时。如果此时对身高不满意,希望通过外界方式来干预身高,其实已经不会有太大作用。
家长们不要将身高的增长寄托于青春期猛增,这是一种很危险的心理!因为一旦过了青春期,身高基本就定型了,再想干预也没办法了。根据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进行动态监测,科学干预,才能让孩子的身高不留遗憾。
 
 

03

爸妈矮,孩子就一定矮
辟 谣
一个人的身高并不完全由遗传决定,遗传因素只影响身高的60%-70%,剩余的30%-40%受多种环境影响,包括饮食、睡眠、运动、情绪、疾病等。
如果能够创造良好的后天条件,比如合理搭配饮食,每天都保证充足睡眠以及适当运动,积极治疗疾病,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氛围等,孩子的身高发育情况通常都比较好。如果后天环境差,即便父母身高都比较理想,孩子也可能会不高。
遗传因素确实无法改变,但不代表孩子一定会矮,家长们要积极关注饮食、睡眠、运动、情绪、疾病等后天因素,为孩子的身高增长创造有利条件。
 
 

04

孩子检查结果正常

即使身材矮小也不需要治疗
辟 谣
常规检查结果正常但身材矮小,临床上称为特发性矮小,是儿童期导致矮身材的最常见原因。特发性矮小,顾名思义就是没有找到特定原因的矮小症,但患儿的身高往往是低于同龄正常人水平,如果放任不管,成年后的终身高大部分也是落后的。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在2021年批准了特发性矮小为生长激素治疗的适应症,患儿接受生长激素治疗后往往可以达到理想身高。
特发性矮小的患儿虽然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变,但可以进行生长激素治疗。
 
 

05

别打生长激素,孩子会发胖
辟 谣
激素从结构上可以分为甾体类激素和肽类激素两种,甾体类激素包含糖皮质激素(地塞米松、甲强龙等)和性激素(雌激素、孕激素等),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发胖、骨质疏松、肝肾功能损害以及免疫力低下。
但生长激素属于肽类激素,无论是结构上和功能上都区别于甾体类激素。生长激素不仅能够促进骨骼生长,还能促进脂肪分解,因此是不会引起发胖的。少数孩子使用生长激素初期体重轻微上升,可能是因为食欲改善,吃的更多导致,只要合理控制饮食、配合运动即可。
生长激素是目前公认的治疗儿童矮身材的有效药物,不会引起发胖!在使用过程中医生会定期监测,根据孩子生长反应、增长指标等进行调整,保障治疗的安全有效。
 
参考文献:[1] 赵长青,黄田田,刘建忠.中国地区儿童矮小症患病率Meta分析[J].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(全文版)医药卫生,2023(7):0048-0052[2] 荣月芳,姜琴,徐晓莉,等. “快乐成长之家”对矮小症儿童激素替代治疗依从性的影响[J].交通医学,2019,33(2):198-200.
 

郑重声明: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,仅作为参考,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处理!

上一篇:权威!不同地区儿童长高饮食指南

下一篇:生长激素效果最大化:按时复查+长期坚持是关键

相关推荐

返回顶部